近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巴尔的摩港口成功拦截了一批侵犯商标权的乙烯基地板砖,这一行动再次彰显了美国对于打击进口假冒商品的坚定决心与高效执行力。
这批货物共计10,400箱,源自中国,原计划运往美国怀俄明州北部的谢里登市。经CBP官员细致核查,货物上擅自使用了未经授权的UL Greenguard环保认证标志及L2C行业认证标识,若按正品市场价值估算,其总额超过72,000美元。
1月28日,CBP在对这批货物进行初步筛查时,即敏锐地察觉到其携带的UL Greenguard与L2C认证标志存在疑点。UL Greenguard标志通常象征着产品符合严格的低化学排放标准,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控制;而L2C认证则是针对地板产品侵权检测的行业标准。鉴于商标持有人迅速确认这些标识为伪造,CBP于1月30日果断采取行动,正式扣留这批货物,并将其转交至CEE贸易专家进行深入分析。
最终,CBP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以“虚假认证标志使用”为由,对这批货物实施了扣押处理。
此次查扣行动与美国近期持续加强边境执法力度的趋势不谋而合。据统计,2024年度,CBP已查扣价值超过52.56亿美元的假冒商品,同比增长高达16.25%,其中85%的假冒商品源自中国大陆或香港,覆盖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等多个行业领域。
今年3月,CBP还在全国各大机场启动了“抵制仿冒品”宣传攻势,着重强调假冒商品与犯罪活动的紧密联系,诸如洗钱、走私等违法行为。
UL Greenguard与L2C等认证体系原本旨在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市场信任,然而假冒标志的肆意滥用却严重破坏了这一信任体系。CBP贸易专家指出,此类侵权案件往往牵涉复杂的供应链漏洞,诸如伪造文件或利用小额豁免政策(T86类货物)规避监管审查等手段。
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已于2024年10月强制实施了《航空货物预先安检指南》,要求所有低货值包裹必须提前提交详尽信息,并对虚假申报行为施以最高5000美元的严厉罚款。
CBP提醒进口商务必严格审查供应链,确保商品知识产权合规无虞。此外,美国近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检查力度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建材、家居产品等领域,伪造认证标志已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企业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卷入侵权案件,或将面临货物销毁、巨额罚款乃至法律诉讼的严峻风险。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美国海关“数据驱动查验”策略的生动诠释——通过精准分析申报信息与风险模型锁定目标,结合突击检查与实验室鉴定等手段强化执法效能;同时也预示着,在特朗普政府重启严苛移民与贸易政策的背景下,未来针对进口商品的合规审查或将更加严格与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