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数据来看,大部分商品价格上涨集中在周五,不同品类涨幅差异显著。美容与健康类前100款畅销商品,平均价格较周四上涨51%,不少商品价格直接翻倍。家居、厨房用品及玩具类商品平均涨幅超30%,一套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暴涨377%;女士服装价格涨幅相对较低,为8%。
这一波“涨价潮”并非Shein一家之举,美国普通民众正面临多平台商品集体涨价的局面。受关税政策影响,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不少商家已集体提价。同时,包括Temu、希音在内的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发布公告,因“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自4月25日起实施价格调整。
关税政策的影响正波及美国几乎所有行业企业。美国护肤品企业Pure Daily Care报告称,一种护肤产品制造成本几乎一夜之间从10美元飙升至25美元。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戴夫·达马表示,以前卖40美元的产品能赚7到8美元,如今关税政策让这种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公司计划未来几周对“消费者绝对要买”的产品逐步提价,以避免在亚马逊平台的展示排名降低。
许多卖家正“尽可能延长”库存消耗时间,寄望达成贸易协议使关系正常化。与此同时,购物者将面临更少的折扣和促销活动,企业试图挽救利润。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98%的服装类商品依赖进口。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分析,受关税政策影响,未来一年美国服装价格可能上涨65%,鞋类价格上涨可达87%。其中,几美元一件的廉价基础款服装受冲击最为严重,如T恤、内衣、袜子等必需品,因需求稳定、补货频率高、进口频繁,关税成本将更快转嫁给消费者。而这类商品利润空间本就低,在关税政策冲击下价格涨幅更大,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最明显。
大约一半的美国成年人(52%)反对对从其他国家带入美国的所有商品征收关税,这一比例比1月份略有上升,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为30岁以下的成年人。大约十分之六的美国成年人“极其”或“非常”担心未来几个月的杂货成本,约一半的人高度担心汽车、手机或电器等大宗商品成本。
今年美国股市下跌,政府债券利息费用攀升,这可能使偿还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学生债务的成本更高。首席执行官们取消对投资者的盈利指导,寻求豁免特朗普的关税。特朗普似乎也意识到关税的拖累,本周强调了与中国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向投资者表示,与中国的“贸易战”局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