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7日报道,年年春运年年难,这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移,一向是中国铁道部门的年度大考,如何破解“一票难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中国铁道部门2012年开始在春运期间推出网络购票,2013年,网络与电话订票继续成为售票的主流方式。在外来民工大省广东,春节前出省的火车票早已基本售罄,其中七成的车票就是以网络与电话订票方式售出。
报道称,到火车站售票窗口排队买票需要耐力与体力,网络订票却也同样需要耐心。抢票软件的流行,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便利,但也导致大批通过正常程序购票的人群被削减了成功几率,这在中国引发了社会公平的讨论。
报道指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不少人对于网上订票并不熟悉,更不用说知道有所谓的抢票软件了。过往春运以排队的方式购票,农民工拼体力、拼耐性也许还能买到票,但在“拼技术”、“拼水平”的当下,农民工购票的成功率被缩减,而他们偏偏又是中国春运最大规模的铁路旅客构成体。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研究交通基建的郑天祥教授指出,高铁票价过高,农民工乘坐可能会花掉大半个月的工资,因此大多舍不得搭乘,高铁的竞争力也因此相应减弱。
不过报道认为,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春运这一道年度难题,并非修建更多高铁便可解决。春运压力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区域发展差异、就业市场不均衡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